淺談教科書設計這回事
文 / 黃志毅
1.設計教科書需要理性。
2.設計,無非是照顧需求。
多年來,投入教科書職場的設計師,常會有些莫名的想像;認為知識的吸收,往往枯燥而無趣,如果能透過圖像,將資訊好好再說一遍,學習,便有機會成為樂園。
喔,事情真有這麼單純嗎,當然不是。
如同所有美術一樣,電影的,電視的,還有高掛的海報,安靜的書封,設計師總免不了下意識地,張牙舞爪地凸顯自己,那是風格,你總得在一片花草園裡,開出一朵豔紅的花,招惹眾人目光。
但教科書不是,它不太適合加上屬性,它是中性的。
你必須向IKEA取經收納盒的整理,像無印良品般除去任何嫌累贅的多餘,先把知識的紋理照顧好,切割,分類,並逐項以樣式收納,創造視覺的整齊性,讓學童們毋須耗時判斷文字的啟承轉合,讓知識的吸收更有效率。
接著,再加上其它承載的可能性,例如,用圖像建構3D視覺,加強記憶;例如,將生冷的數學,帶入繪本的溫暖,etc。
這過程中你會驚覺,設計教科書需要的理性,遠遠超過一般設計領域中滿滿溢出來的感性;我們不能只關照一道佳餚上菜之前,撒椒鹽、擺盤的工序,還必須介入食材是否新鮮,是否具備全面性的養分等等領域。
於是課本之外,課堂上的掛圖,播放的多媒體,課後的習作,老師備課的手冊……,便需一體關照;一個完整的教學生態系,每個成員,該有的顏色調理,材質,設計師該規劃的,絕非「將資訊好好再說一遍」而已。
如果將教科書比喻成番茄義大麵,麵條就是最必要的知識內容,尚未調味前,只有麵條本身單純的味道,多數人可能難以下嚥。但如果加了蕃茄、蒜、鹽巴、胡椒、羅勒等(圖文引起學習動機、補充資料、延伸學習),最後再加上完美的擺盤(設計編排),就色香味俱全、營養滿分了。
如此說來,教科書的設計門檻高於一般人預期囉?倒也並非如此。
設計,無非是照顧需求;你是否想過,不同年齡層的學生,因手掌大小不同,是否該有不同的開本?面對色盲色弱障礙的學生,是否該考量無障礙色彩設計?不同風格的插圖,雖圓滿了多元美感刺激,可是教科書的用紙,是否也該有模造紙之外的選擇?雖然大家都擔心因為操作性的設計容易破壞書本,但我們是否該投入勇氣,信任學童隨年齡逐步成熟的手足協調,不至於一開始便關掉「遊戲書」的設計可能?
如果在設計的生涯裡,你曾思考過類似的問題,或許,教科書是另一扇值得你開啟的桃花源小徑。